淺談硅磚的發(fā)展
自從1822到現(xiàn)在,硅磚已經有了177年的歷史了。從1864年Martin用硅磚砌筑酸性平爐起,硅磚在冶金工業(yè)中曾經顯赫一時,很長時間它在煉鋼廠的耐火材料消耗中保持首要地位。我國建國前硅磚的年生產能力大約為3到4萬噸,建國后硅磚產量1955年耐火磚模具廠為6.3萬噸,占耐火材料總產量耐火磚的12%;1960年曾達到3973萬噸,占耐火材料總產量的5%。然而,隨著煉鋼技術的發(fā)展,平爐基本上被淘汰,電爐頂用硅磚已被高鋁質耐火材料或水冷爐頂所替代,至此,硅磚幾乎退出了煉鋼領域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焦爐、玻璃熔窖和大型高爐的大刀耐火磚熱風爐。因而硅磚的消耗量大減,20世紀70年代以來每年大約消耗十幾萬t,占耐火材料總量的1%~3%。
我國硅磚生產的技術進步解放初期耐火材料生產裝備十分落后。“一五”計劃期間,鞍鋼耐火材料廠硅磚車間于1954年改造后投產,成型及以前的諸工序實現(xiàn)了機械化,隧道干燥器取代了火炕,1960年鞍鋼耐火材料廠自行設計并施工的168 m隧道窯投入生產。在“二五”耐火磚燒餅爐期間,又新建了洛陽耐火材料廠,其中硅磚車間吸收了鞍鋼耐火材料廠改耐火磚t43是什么造的經驗并引進了前蘇聯(lián)在50年代初設計的157.5m隧道窯。目前,國有企業(yè)大多淘汰了倒焰窯或僅留較小的能力以生產特大型制品。成型設備主要是摩擦壓磚機和振動成型機,洛耐硅磚車間在1987年引進了日本的750 t復合式自動壓磚機。
五十年來,從總的工藝裝備來看,有了很大進步,為提高和穩(wěn)定產品質量提供了較好條件。在改進工藝裝備的同時,硅磚的制造技術不斷取得進展。
硅磚市場將逐漸萎縮。在煉焦工業(yè),已研制出一種不用焦爐生產的“成型焦炭”,可以替代一部分傳統(tǒng)焦炭。在煉鐵技術方面,直接還原與融熔還原煉鐵新技術正在逐步轉化為生產力。隨著這些新技術的推廣,焦炭需要量將逐步減少。近來國外成套焦爐磚減少而補修用焦爐磚增多,可能有二個主要原因:一是高爐噴煤粉量增加,降低了焦炭需求量;二是新的煉鐵技術在逐步推廣應用,焦爐運用的座數(shù)將逐漸減少,對現(xiàn)有的焦爐盡量延長其壽命,以小修代替大修。但是應該看到,即便江陰耐火磚是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新技術替代舊技術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時期。
更多耐火材料咨詢歡迎關注鄭州平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www.ssh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