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用好出鐵溝澆注料
出鐵溝的組成。高爐出鐵溝的基本結構包括主出鐵溝、鐵溝(支溝)和渣溝等。主出鐵溝由于受到鐵水和熔渣的周期性沖擊,對材料的抗熱剝落、抗熱震穩定性等方面性能要求較高,在整個出鐵溝系統中處于重要地位。主出鐵溝的后端設有擋渣墻(又稱沙壩),隨鐵水流出的熔渣因為比重大于鐵水,在高處被分離,引入渣溝。
出鐵溝系統按照結構形式,主要分為固定式和可更換式。為減少渣溝和鐵溝的長度,可將其中一部分制成可傾動式和擺動式。 主出鐵溝的后端與鐵溝相連,為一條長9米~23米,寬0.6米~2.8米的較寬、較深的溝槽。它通常以一定的坡度安置在出鐵場,以便于鐵水或渣流走。 出鐵溝通常可分為工作襯。一般可用耐火磚砌成;工作襯的基礎上,在鋼板槽內或者混凝土的基礎上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澆筑而成。 主鐵溝分類及損壞機理。高爐出鐵溝易損毀的部位是主鐵溝,出鐵口前8米處和撇渣器底部,損壞較快。高爐按照出鐵周期、出鐵量等因素,將出鐵溝的主溝分為貯鐵式、半貯鐵式和非貯鐵式3種。 貯鐵式主溝的損毀機理。
貯鐵式主溝有鐵水層的存在,溝底襯很少損壞,溝料性能特點表現為對出鐵溝抗熱震穩定性要求不高。隨出鐵溝周期性工作,其鐵水層,爐渣層上下浮動,出現爐渣層浮動區域和鐵水層浮動區域,鐵水層、渣層、工作襯與空氣接觸面材料侵蝕較嚴重。出鐵溝形狀大、容量大,要求鐵溝料有很強的耐火性、導熱性和體積穩定性。出鐵溝澆注料的鐵水接觸面與內部溫差較大,要求其有較強的抗熱剝蝕性,在不同溫度變化時,各溫度層之間的黏結性和連續性要好。 半貯鐵式主溝的損毀機理。半貯鐵式主溝一般在中型高爐中應用比較廣泛。其貯鐵量少,急冷急熱變化大。部分鐵水、爐渣直接沖到鐵溝料上,要求鐵溝料的抗熱震穩定性、抗熱沖刷性強。出鐵后,工作襯大部分暴露在空氣中。 非貯鐵式主溝的損毀機理。非貯鐵式主溝一般應用于小型高爐,鐵水直接沖擊出鐵溝工作襯,對其侵蝕較嚴重。出鐵后殘留的鐵水少,所受急冷急熱強度遠遠大于貯鐵式和半貯鐵式出鐵溝系統,因此,主要考慮工作襯的抗熱剝落性和抗熱震穩定性。出鐵后,工作襯幾乎全部暴露在空氣中且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