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熱爐余熱發電系統煙道內襯澆注料
關于礦熱爐余熱發電中的機械改造部分咱不擅長,咱可以聊聊澆注料襯體。能給大家分析個八九不離十。筆者從青海、寧夏、內蒙多個運行的礦熱爐至煙囪煙道表面溫度實測數據顯示,由于內保溫結構不合理、厚度偏小,表面溫度很高,有的可達120℃,造成一定的損失,也給操作運行帶來安全隱患。礦熱爐余熱發電系統大都是后期改造增加的,設計需要對生產系統作以詳細的了解并對系統熱力資源進行熱工標定、審核工藝設備參數是否滿足余熱發電系統的要求、制定老系統煙道及爐體內保溫改造措施等。
礦熱爐至煙囪的煙道為水冷煙道或內保溫煙道。內保溫煙道應復核內保溫結構形式及材料、煙道表面溫度,選取必要的結構形式及厚度減少煙氣熱量損失;水冷煙道應增加一定厚度的內保溫,減少因水冷系統冷卻帶來的熱量損失。現場實測數據表明:煙氣溫度360℃,150mm厚復合保溫結構水冷煙道表面溫度為42℃,而同樣煙氣溫度360℃,未做內保溫的水冷煙道表面溫度為60℃,造成一定的熱量散失。
青海、寧夏、內蒙多個運行的礦熱爐的煙罩內壁由于采用重質耐火混凝土,保溫性能差散熱量大。新建或大修時可采用輕質莫來石澆注料,既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又有很好的強度和熱穩定性。相關試驗理化性能實測指標表明:1000℃溫度下導熱系數為0.482/W·(m·K)-1、1500℃×3h,耐壓強度達36MPa、線變化率0.02%。良好隔熱性能能提高礦熱爐內部溫度,相應的煙氣溫度也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 詳細闡述陶瓷蓄熱球
下一篇: 濕式噴射施工的六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