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窯的結構及運行原理
回轉窯屬于可以旋轉的窯爐。最早用于煅燒水泥熟料,目前也用于回轉窯用耐火材料和冶金工業。
回轉窯的窯體與水平呈一定角度,由電動機通過減速器由大齒輪帶動旋轉。燃料及助燃用的一次空氣通過伸進窯頭小車的燒嘴送入窯內,助燃用的二次空氣從冷卻筒進入并預熱后經熱煙室入窯。燃燒產物流經窯體、集塵室、除塵器、用排煙機送至煙囪排入大氣。原料經窯尾加料管入窯,利用傾斜窯體的轉動,使得物料向前運動,與燃燒產物相遇而加熱燒成,再從窯頭落人冷卻筒。冷卻簡內物料的運動也是借助于筒體的傾斜和旋轉進行的。
對硅酸鹽水泥的濕法回轉窯而言,生料在回轉窯中經離溫煅燒發生一系列物理的、化學的和物理化學的變化,最后形成熟料。濕法回轉窯主要用于煅燒含水30%?40%的料漿。
圖2所示為一臺φ5/4.5mx 135 m濕法回轉窯熟料級燒生產工藝。燃料與空氣由窯頭噴人,和二次空氣一起進行燃燒,火焰溫度高達1650—1700℃。 燃燒煙氣在向窯尾運動過程中,將熱置傳遞給物料,溫度逐漸降低,最后由窯尾排出。料漿由窯尾喂入,溫度逐漸升高,并進行一系列反應,燒成熟料由窯頭卸出,進人冷卻機。濕法回轉窯分為如下6個帶:
(1)干燥帶:溫度為150℃左右,是自由水的蒸發過程。
(2) 預熱帶:溫度為150?750℃,發生黏土礦物脫水與碳酸鎂開始分解。
(3) 碳酸鹽分解帶:溫度750~ 800℃,燒失量明顯減少,碳酸鹽分解與固相反應,由于吸熱反應,故升溫速率緩慢。當溫度升到1100℃,分解速率迅速增加。游離氧化鈣達到最大值。
(4) 放熱反應帶:固相反應釋放大量熱量,物料上升了300℃,.在1250?1300℃,氧化鈣射出光輝,使得分解帶物料黑暗,又稱“黑影"。
(5) 燒成帶:溫度1250?1450?1250℃。在1250?1280℃開始出現液相,在1450℃液相量增加,游離氧化鈣吸收,水泥熟料化合物形成。
(6) 冷卻帶:熟料繼續向前運動,與溫度較低的二次空氣相遇,熟料溫度下降。
上一篇: 澆注料施工質量問題的預防措施及?解決方法
下一篇: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不定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