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爐爐壁用耐火材料的選擇及砌筑類型
電爐煉鋼,LF精煉爐是近幾年來我國發(fā)展迅速的短流煉鋼工藝。在電爐中,由于必然發(fā)生的電弧偏流,在側壁上部會產(chǎn)生熱點,特別是在高功率操作時,該部位的耐火材料蝕損則成問題。電爐爐壁經(jīng)受高溫作用和溫度急劇變化的影響,還受到鋼液和熔渣的化學侵蝕,以及爐料的碰撞,損毀嚴重。對爐壁用耐火材料的要求是在高溫下應該有足夠的強度,并且耐侵蝕,有良好的抗熱震性和導熱性。
電爐爐壁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即耐火磚爐壁、大塊鎂砂磚爐壁和爐內整體打結爐壁。
(1)砌磚爐壁以爐底砌磚體和打結層為基礎向上砌筑。與爐底的結構相同,爐壁近殼處為絕熱層,其組成為10~15mm厚的石棉板和1層立砌輕質粘土磚或粘土磚。
(2)大塊鎂砂磚爐壁是用可拆卸的鋼板模子預先打結而成。整個爐壁由3~4塊大磚拼成,打結時鎂砂配比、粘結劑用量和打結工藝與爐底打結層相同。
(3)爐內整體打結爐壁是目前廣泛采用的爐壁,爐底打結好后,放入圓形胎膜,一般用3~4層胎膜逐層打結,打結材料和工藝過程與爐底相同。
為減少中修爐子的時間,改進更換爐壁的客觀條件,在中小爐子上可以采用整體更換帶爐壁和爐底的爐殼。對于大爐子,由于吊車起重能力等其他條件的限制,可使用上下分裂式爐殼,如圖1所示。
1—水冷塊;2—水冷;3—門坎線;4—爐殼分開;5—掛渣釘;6—鎂砂打結;7—回收磚;8—C-MgO磚;9—熔鑄磚;10—焦油浸漬鎂磚;11—干鎂砂打結;12—出鋼口;13—電極;14—爐門
電爐爐壁主要采用堿性磚砌筑(鎂鉻磚、鎂磚、鎂碳磚、白云石磚等)。切合爐壁各部位的燒損情況,在不同的部位應使用不同的耐火材料,砌筑成綜合爐襯,以提高使用效果。
在爐壁下部一般使用鎂碳磚,其使用壽命取決于熱點部位或渣線部位的蝕損,但是這些部位由于處于水冷壁的下方,故可利用冷卻效果抑制熔損,而且由于引進二次精煉,減少電爐操作的負荷等,所以耐用性趨于提高。鎂碳磚使用C含量為15~20%的材質居多,但在熱點引起局部蝕損劇烈時,運用冷卻效果,也采用具有高導熱率的高碳質(C>20%)鎂碳磚。其次,在重視鋼水流造成的磨損時,也可使用耐磨損性好的低碳質(C<15%)鎂碳磚。在以酸性爐渣進行精煉的電爐中,有時也使用鋁鎂碳磚。